诗词赏析: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 七 )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 。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 。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
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一些?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梅花 王安石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 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王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菊花》黄巢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诗歌鉴赏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 垂 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问题:《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技巧指要]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