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四 )


二要精选高质量的材料,适量训练 。要力求用科学、严密、新颖而富有针对性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练不在多而在精,要讲究以少胜多式的高效训练,反对"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式的题海战 。
三要注重当堂训练、当堂讲评 。当堂训练的好处是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当堂讲评、快速反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讲评形式,学生印象深,记得牢,特别是到了冲刺阶段,这种"短平快"的训练形式更富实效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 都有哪些必修一
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必修二
人教版
《诗经》两首(氓、采薇)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人教版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必修四
人教版
窦娥冤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必修五
人教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请帮忙找几首课内古诗词的赏析1\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 。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 。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 。如果以“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 。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 。
“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 。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 。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 。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欢乐,什么是发现生命的欢乐之欢乐 。“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 。“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 。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
2\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