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七 )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词,美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