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景物描写

分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
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
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
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
描写景色的古诗词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冬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孟郊《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元稹《南秦雪》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唐】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
淮海对雪赠傅霭
【唐】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景物描写

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 。——卢道悦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