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走群众路线的好干部的人和事例像焦裕禄似的人物及事例急需( 三 )


七、中央领导人提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以前,决策者们或者专家们总认为科技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水平不高”,所以,把精力全放在了基础研究上,尤其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等等,几乎全都放在基础研究领域,于是乎,大家开始比论文发表数量及档次,谁发表的论文档次高,有SCI\EI等国际期刊论文的人更容易拿到各种基金,各种考核机制也相应助力加码,年终奖、职称评审、重点机构设立、专业设置等均开始与论文挂钩,一篇NATURE论文奖励100万,更有甚者,基金项目等越来越发集中于容易出基础研究论文的生物、化工、基础物理等领域,尤其发表国际论文,开始为全球做贡献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用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几乎拿不到各种基金支持等,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为了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有些学者们动辄发表论文数百篇,甚至上千篇SCI\EI等各种所谓基础研究的论文,搞得国家不知那些重要,那些次要,那些应该支持,那些不应该支持,实质研究成果到底在那里,能转化的成果又有那些?尤其近年来,产业难以升级,没有核心技术,实体经济急速下滑,装备制造业面临形势更加严峻,中国科技实力全球排名不如韩国、以色列等,国人才清醒发现,我们离工业4.0越来越远,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几乎没有,各地大办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没有工业、没有科技,空空如也,产业难以升级等 。有人甚至在网上评论,我们错过了世界上科技发展最快的20年 。
中央近来提出的“三去一补一降”,其中“去产能”背后隐藏的是这些年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难以形成,多为重复建设的小规模企业,产业难以升级,没有产业链等核心问题 。农业产业化问题主要集中在所有制、土地流转、高科技规模化现代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工业方面,依然是缺乏核心技术等,没有高附加值的工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尤其是制造业 。在省级、市级、县级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这种现象非常突出 。于早乎,开始征集各种可产业化并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富民产业/产业链发展/具有核心技术的好项目,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一定的国际论文……机理,原理研究,可以成为理论成果,但难以产业化,不能说一无用处,准确一点叫难以下咽……
中央领导及时提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真的是很及时,国家迫切需要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在这种背景下……
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
中央目前已成立22个领导小组,习总任其中四个小组组长 。其中,“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大家注意,按组织上的规则,这个小组并不隶属于中组部,而直接属于“中央管理”,名称上是“协调小组”,而并不是“领导小组”,这个很有意味,实质上还是起了领导小组的作用 。虽然组长是中组部部长,成员有人社部部长,实际组织过程是中组部牵头,但实际运作过程是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文化部、财政部、工信部”11个部门“共同实施” 。
“千人计划”具体实施原因大家都清楚,一个是人才外流,另一个是自己人…不争气…,大家都明白!!引进的主要是科技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引进的单位主要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大多为留学人员,有少数外籍人士,一般为兼职 。这是国家层面引进,所以,属于国家级人才 。
“万人计划”由“中科院,工程院,教育部,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大家熟知的重要部门负责参与推荐,同时延伸到“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几乎覆盖了科技界/文化界的所有重要部门,当然也包括“部级中字头央企”等,如中石油,中铁,中铝等,这些央企下面也有很多研究机构,如中石油的9个石油化工研究院,中石化的“北京化工研究院”等等 。此外,航空航天系统也有很多研究院,如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及下属研究所10所,14所,航天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是搞卫星的,下面又有9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研究所501,504……当然还有二院、三院、四院、六院等等 。军工系统的很多研究所,如中电14,29,38,54,28所等;中船701,709所;兵器203,206所等,中核系统的1至7研究院等,从数字上就可以知道,研究机构相当多 。中国各行各业都有研究院,很多企业内部也都有研究机构,如华为,联想等 。除了科技产业类人才,这里面还有“文化人才”,如“中宣部”、“文化部”相关哲学领域人才,诺奖得主“莫言”也应该属于这一类 。由于“万人计划”涵盖11个国家重要部门人才(中组部的“党政领军人才”目前还没有规划进来,可能主要是有体制方面的有难度),同时扩展至文化领域,主要由7类人才构成,所以,这是目前唯一能代表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也是“中央”层面上的人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