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诗词( 二 )


(1083年),才被追封为邹国公 。随之,孟庙也由远离邹城三十余里的四基山孟子墓侧迁至邹城东郭 。因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宣和三年(1121年)又由邑士徐祓等捐资,由县城东郭移至南门外道左,即今址 。因此,在北宋之前是没有孟庙题咏的 。但是,早在西汉,就有了对孟母的赞颂 。这些赞颂,名日赞颂孟母,实由孟子而引发,在赞颂孟母中,也蕴含了对孟子的赞许 。西汉刘向《列女传》中《孟子颂》曰:“子学不进,断机示焉 。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 。西晋左芬《孟母赞》曰:“断机激子,广以坟奥 。聪达知礼,敷述圣道 。”这是咏孟诗歌的萌芽 。北宋题咏孟子的诗歌,也并非存于孟庙,而是存于尊崇孟子的部分学者、政治家的诗词文集之中 。如,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作《孟子赞》,进一步肯定了唐代韩愈对孟子的赞誉:“醇而醇者,孟氏而止 。”“较其大功,盖禹之比 。”“孔子之后,一人而已 。”王安石则吟出七绝:“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成为孟子千余年之后的知音 。
北宋虽然创建了孟庙,然而人们对它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 。还未等人们诗兴作起,女真人便赶走了徽、钦二帝,邹县也就成了金朝的领地 。因无人间津,孟庙荒芜了 。“先师立教尊姬孔,其土一祠犹草莱 。”这是;通判赵鼎谒庙后留下的哀叹 。拜谒者悄悄来到孟庙,或将题咏刻于碑阴,或将题咏藏于橐囊,以待来日 。金代的题孟诗歌虽然很少,但留存于孟庙的题孟诗歌却从这个朝代始见 。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将孔孟都追封了最高的爵位,一个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一个是邹国亚圣公 。连孟子父母也分别追封为“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 。这时孟庙得到重修、扩建,谒庙者与日俱增 。然不知何故,题名者有之,题咏者罕见 。所留下的几篇诗句仅系于碑文之末 。如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张颈,在《驺孟子庙碑铭》中替孟子疾呼:“天欲平治兮舍我其谁?安得所遇兮性之身之,无有乎尔兮孰知我悲?”
明太祖一统天下之后,虽崇儒重道,但当读到《孟子》中“土介”、“寇仇”之语时,却大为反感,不仅命刘三吾作《孟子节文》,删去《孟子》85章,而且将孟子牌位逐出孔庙 。在孟子遭受冷落的情况下,邹县的地方官吏仍竞相重修孟庙 。首任知县桂孟谒庙后写道:“书藏老屋苍苔雨,庙枕荒郊古木风 。藻荐一杯浇断础,拟将微力效前功 。” 。因孟庙邻近古道,邹县境内又设邾城、界河两处驿站,途经的朝廷要员络绎不绝地到孟庙拜谒,他们用最美妙的诗句,尽情地颂扬孟子 。如,书吏尤存作《祀孟子之歌》:“泰山岩岩,配禹超荀,功业炽兮 。命世亚圣,醇乎其醇,崇仁义兮 。绍尧继舜,道传其身,赖不坠兮……”专供主祀者祭孟时吟颂 。河东薛碹书律诗:“邹国丛祠古道边,满林松柏带苍烟 。远同阙里千年祀,近接宣尼百岁传……”刻石镶于祠壁 。其后王华商、邵贤等竞相次其韵志感 。监察御史陈洙、李棂则在同谒孟庙后,分别用同韵五言古风“发明孟夫子命名之意” 。多人同咏一题者比比皆是,一人题咏多题者屡见不鲜 。如,东官后学卢瑛田谒庙后口占自警诗三章,改亭山人徐炳分别以孟庙、孟林、孟母祠等为题以五言古风及七绝赋诗六首,阳明学的继承者许孚远瞻谒孟庙后漫题六首绝句志怀 。在地方官吏中,甚至形成了以孟庙及孟子故里圣迹为描述对象的题咏群体 。如成化年间的儒学教谕刘浚、廖海,训导胡选,县丞顾俊等,他们以“亚圣名祠”、“三迁教子”、“中庸精舍”等为题,相互唱和,留下了七律、七绝、五言古风等题咏20余首 。这个朝代,是谒孟诗作的鼎盛时代,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留存数量最多,约有260余篇,占历代总留存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
……
共收题咏371篇,分别录自孟子林墓、孟府,孟母林墓祠庙,孟母三迁处、断机堂,子思书院等处的历史石刻;明代成化本《孔颜孟三氏志》、嘉靖本《三迁志》、万历本《孟志》、天启本《三迁志》,清代雍正本《三迁志》、光绪本《重纂三迁志》,以及历代《邹县志》等有关书籍 。
本书收录题咏的时限,起自汉代,截至清末 。在这一时限内,上述石刻与史籍所载之关于孟子或与孟子有密切关系的孟母、子思的题咏,凡能见到者均全部收入 。
孟子赞美毋亲的诗句1.问题指出:
孟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但它不是一个诗人,即使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是没有诗句是可以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