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有哪些著名的山水诗句

著名骈文高手丘迟形容温州“控山带海,利兼水路,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 “漳泉大贾飞樯集,粤海奇珍巨槛来 。”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宋“永嘉四灵”诗人之一的徐照在《游江心寺》诗中写道,“两寺合为一,僧多外国人 。” “东瓯三先生”之一的宋恕在其《孤屿怀古》七绝写道,“凭吊江潮夷犬吠,大英领事孟楼眠 。” 明朝王叔本《江心避暑》诗云,“追凉来古寺,露顶坐蒲团 。云散诸天净,江空六月寒 。丛林开雪窦,曲槛落风湍 。一入清凉界,顿令心地宽 。” 张可元在《江心寺避暑》中写道,“水晶宫殿傍江漘,天竺携来第五轮 。暑气不教侵净土,冷官且喜得仙身 。松篁密阴三千界,城市遥却十丈尘 。坐看潮廻孤屿白,清凉我亦定中人 。” 清正世源的《澄鲜阁避暑》则是这样的描述,“避暑虚无境,冰壶几洞天 。凉煈时暂至,声出树头蝉 。云拥千山画,城浮万井烟 。莫嫌归棹晚,月色满中川 。” 林占春《中川避暑歌》:君不见,吴王避暑高宫府,绛纱红映寒溪渚------ 江心十景之一的《塔院筠风》诗云:结夏绿筠阴,南薰披袂快 。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瓯江月色》云,“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晚风 。江长飘素练,天净拭青铜 。人在琉璃界,秋深薜荔宫 。此时诸品静,银汉转当中 。” 清朝林元桂在《江心玩月赋》中写道,“鹿城之北,蜃江之中,岛屿双峙,浮屠两雄,楼台宛转,树木葱茏 。望之若蓬瀛之市,陟之俨方壶之宫,千山环列,九斗争崇------宜雨宜晴,宜风宜雪,今古游人,品题不绝,仰挹光华,最宜秋月,近远皆浮,变幻百出,映水兮澄空,照人兮皎洁 。兹逢辰岁,适际中秋 。乘良朋之逸兴,携旨酒以寻游 。出永清之城郭,驾江浒之扁舟 。与焉鼓棹,放乎中流,与波上下,泛若轻瓯 。同登兮彼岸,散步兮焉求 。斯时夕阳截江,廻澜生紫 。四面山容,苍翠如绮,江半飞帆,因风归野 。霞灿海门,月升水底,玉露未零,银河似洗,覩波浪之初翻,恍铄金于万里------停杯问月,云净明河 。忘俗情于世外,共潇洒于烟波------” 北宋温州知州杨蟠《海月堂》诗:“杳杳壁沉水,亭亭珠在渊 。落潮流不去,还向定中圆 。”清康熙时诸生王咏《孤屿对月》:“孤屿双林郁,中川一水潺 。溯流杨桂枻,乘月扣松关 。目断烟云外,身疑霄汉间 。波光浮玉魄,塔影倒银湾 。淡远江边树,微茫海上山 。昔贤留咏处,吾辈复跻攀 。”薛英《中秋集孤屿觞月用王梅溪先生九日 饮酒韵》中有“临江纵酒呼明月,酒落杯中月落手 。河汉声流萃堵高,直欲振衣上牛斗 。” 陈之上《江心寺对月》:法鼓声声动,银蟾滟滟流 。孤城长绕水,高阁易成秋 。夜色僧房闭,空江塔影浮 。此时人籁寂,沙鸟自啁啾 。”朱彝尊《孤屿亭对月》:皎月空江满,寒云万里收 。纤毫瞻顾兔,怳忽动潜虯 。望远高楼笛,行歌半夜舟 。南征有红雁,相傍宿沙头 。嘉庆举人曹应枢《江心秋月》诗:峭壁澹斜晖,送风吹客衣 。江鸿随叶下,月魄带云飞 。秋老愁心剧,途穷壮志非 。越琴弹一曲,临水不知归 。
描写温州的诗人及诗句晋朝的谢灵运的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
唐朝的张又新写了一首《白里坊》诗,“时清游骑南徂暑,正直荷花百里开” 。宋叶适《西山闲居》诗,写的就是今天的水心、吴桥一带的迷人景色:“面对吴桥港,西山第一家 。有林皆桔树,无花不荷花 。”原来,我们的温州,自古就是令人心醉的荷花之乡 。
请读一读南宋时期杨蟠描写温州的诗句:《泳温州》诗日: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
是赴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温州城西的九山湖,又名西湖)诗中的“水如棋局分街陌”便是极好的水城街巷白描 。“山似屏帏”指连接温州城的四座小山 。“绕画楼”指当时民间建筑物的富丽奢华 。最后两句“西湖赏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是描写龙舟竞赛,大家闺秀都倾城而出,争看竞赛的热闹景象 。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温州商业之繁华和江南水城的优美风光 。
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 。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 。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 。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