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画古诗词 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各10首( 三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片片吹落轩辕台 。
幽州思妇十二月 , 停歌罢笑双蛾摧 。
倚门望行人 ,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
别时提剑救边去 , 遗此虎文金鞞靫 。
中有一又白羽箭 , 蜘蛛结网生尘埃 。
箭空在 , 人今战死不复回 。
不忍见此物 , 焚之已成灰 。
黄河捧土尚可塞 , 北风雨雪恨难裁 。
8、《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9、《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10、《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 , 温泉火井无生意 。
泽国龙蛇冻不伸 , 南山瘦柏消残翠 。
村居 高鼎古诗画村居村居⑴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作者】
高鼎 , 字象一、拙吾 , 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 是清代后期诗人 。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 , 垂下来 , 微微摆动 , 像是在抚摸堤岸 。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
(4)醉:迷醉 , 陶醉 。
(5)散学:放学 。
(6)纸鸢:风筝 。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 , 草长莺飞 , 杨柳拂堤 , 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 , 充满了生活情趣 , 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
【译文】
农历二月 , 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 , 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 , 随风摆动 , 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 , 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 , 一路上没什么耽搁 , 回家挺早 ,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 , 把风筝放上蓝天 。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 , 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 , 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 , 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 , 黄莺在天上飞着 , 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 , 轻轻地拂着地面 , 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 , 趁着刮起的东风 , 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 , 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
村居张舜民宋
水绕陂田竹绕篱 , 榆钱落尽槿花稀 。
夕阳牛背无人卧 , 带得寒鸦两两归 。
———(宋)张舜民
张舜民 , 宋代著名诗人 。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 , 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
“水绕陂田竹绕篱” , 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 , 由远景转到近景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 , 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 , 青竹绕篱 , 绿水映陂 , 一派田园风光 。“榆钱落尽槿花稀” , 槿花 , 又称木槿 , 夏秋之交开花 , 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 , 表明时已清秋 , 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 , 可惜盛时已过 , 残存的几朵木槿花 , 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 , 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
“夕阳牛背无人卧 , 带得寒鸦两两归”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 , 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 , 暮色朦胧 , 老牛缓缓归来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 , 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 , 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 ,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 , 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 , 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 , 站立牛背 , 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 , 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 , 大小相映 , 动静相衬 , 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 , 于此可见一斑 。“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 , 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 , 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牛背寒鸦 , 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 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 , 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 。“带”与“两两”相互配合 , 则牛的怡然自得 , 牛和鸦的自然无猜 , 神态毕现目 。没有这一顿挫 , 则太平直 , 缺少韵致了 。牛背负鸟这一景象 , 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 , 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 。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看似淡淡写来 , 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