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授诗词接龙 如何学好语文( 二 )


首先是掌握学法 。这主要要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中进行严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同学们通过对课文这一范本的学习,逐步提高悟性 。即对字词句章的理解能力,能够学会\'据言会意\'、 \'因言悟道\'、\'依言入情\',而不是死记一些死知识 。要掌握两种方法:一是技能型 。主要是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会圈划批注、摘录重点,会朗读默读、精读浏览、速读跳读等;二是思维型 。主要会边读书边思考,善于发疑析疑,归纳演绎等 。通过对这些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同学们能对不同的体有不同把握 。如在阅读记叙文时,能抓住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详略的安排、记叙的方法等;在分析说明文时,能讲清楚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顺序的安排、语言的特点方式及文章的结构等 。
其次是要扩大阅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认读能力 。读什么?一是读与课文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包括同一主题或题材、同一作家、表现手法相近的作品,使阅读构成相对完整的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体系 。如学课文《济南的冬天》,可以去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等作品 。二是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去读书,虽无目的性,但却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积淀和提高文学修养 。就像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的\'不求甚解法\';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读书方法 。
第三是注意积累 。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积累 。阅读是我们积累的最佳渠道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积累词汇、积累知识 。对于一些经典的古诗文,我们还要进行背诵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如果每天或者每两三天背这么一首古诗或一段古文,那么对于你个人来讲,将会终生受益 。许多有成就有作为的政治家、科学家,他们无一不是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成长的;彭德怀在上书万言书前诵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鲁迅是抱着\'五将上下而求孛\'的态度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诺贝尔奖获奖者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宁从小通读《孟子》和诸子百家,使他在西方文化中如鱼得水 。许多影视片、小说都引用古诗文作为题目,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燕归来》、《金瓯缺》等,积累了古诗文,就可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同时在自己写文章时利用一些古诗文,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
积累可以通过新闻采访人员背诵获奖,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促进:古诗词朗诵比赛----看谁的古诗词背得多;成语接龙----看谁成语积累得多;剪报----看谁搜集的资料多;
读书会----看谁读书的体会深;辩论会----看谁学以所用好等等 。
第四是读写结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极为充分地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只有书读多了,胸中的积累丰厚了,写起文章来才能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一般 。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和阅读中遇到的好文章,我们可以进行摹仿 。即仿形、仿意、仿神,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自拟题目,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 。在阅读的基础上摹仿的基础上创新,这就是读写结合的精妙之处 。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 ”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 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 。
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 。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 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 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 是空中楼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 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
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