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关于茶的诗词 关于茶的古诗20首(19)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
中国很多名茶由是创始于寺庙,如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寺,顾渚山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白鹤寺,龙井产于杭州龙井寺,黄山毛峰产自云谷寺,大红袍出自武夷天山观 。另外还有四川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可谓“天下名茶僧占多” 。
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 。史书上也多有唐代皇室赏赐佛门茶饼的记录,如唐德宗曾赏赐奉诏译经的印度高僧智慧大师“茶三十串”,日本名僧圆仁到五台山,朝廷曾赐茶一千斤,可见茶是佛教丛林仪轨中重要的供养品 。唐宋禅宗语录中出现诸如“吃茶去” (赵州)、“吃茶、珍重、歇”(百丈)、“饭后三碗茶”等机锋公案,在“茶风”盛行的禅宗丛林中自然便是寻常之事了 。
丛林中向有茶具“三德”之说: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 。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又有“三饮得道”的说法:
一饮涤昏昧,情思朗爽满天地 。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
三饮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
明代茶道大家童承叙有《试茶诗》云: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
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 。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论 。
诗中有茶,茶中有禅,盖诗为心思轻灵的体悟,茶为至清至纯之味,禅的“平常心”讲究淡泊宁静、清净自然,三者颇有相通之处 。唐代卢仝《寄新茶》一诗对茶的“助修”、“养生”的功用有更夸张的说法: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串,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
中国古代许多茶馆里面悬挂的“卢仝七碗”的匾额,便由来于此 。元稹的一首“宝塔茶诗”则是最有特色的: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先说茶的外形,再说到饮者、茶具、环境、时间、功用,非常的雅致,可谓诗中有茶味,茶中有禅意 。
总之,自唐宋以来,茶、禅、诗因为其内在境界上的相近而逐渐融合在了一起,茶、禅、诗一味,其味无穷现代也不乏有艺术感染力的茶诗 。在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中,朱德、毛泽东等伟人也对茶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著名诗篇 。
朱德委员长一生南征北战,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高寿九十多岁;他长年饮茶的生活习惯对其长寿是有一定贡献的 。他喜欢饮庐山云雾茶,并为此曾在庐山上写了下面一首饮茶诗 。
《茶诗论长寿》 作者:朱德
庐山云雾茶, 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 延年益寿法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是个爱茶并且长寿之人 。他的一首《吃茶(五绝)》,将茶、禅深意简洁明快地表现了出来 。诗中内涵丰富,非常贴切地引用了唐代卢仝“七碗茶”的诗情和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意,堪称是茶禅诗中的佳作 。
《吃茶(五绝)》 作者: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
茶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最平易近人 。平民百姓有诸多艰难困苦,借酒消愁易惹祸端,还不如借茶清理心绪,抒发情绪,于是好诗就随茶香悠然飘出 。现摘录一首现代茶诗供鉴赏 。
张错所作的《茶的情诗》很有韵味,把泡茶饮茶中的寻常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并由此挥发意境,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
《茶的情诗》 作者: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
让你的干枯柔柔地,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
我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 成一种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