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性的诗词 震撼人心的现代朗诵诗( 三 )


3、形式新颖、灵活多样,整体效果好 。
4、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三、技巧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性强;
2、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
3、朗诵熟练,声音洪亮优美、清晰,能够脱稿;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明显;
5、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
6、很好地表达该诗词的主题和内涵,升华了青年朝气蓬勃的气质,具有震撼感 。
所以选好诗词很重要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毛泽东是一位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时代英雄 。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伟大的诗人 。“风格即人”(布封语) 。英雄人物所抒发的情志必定是英雄式的情志,英雄人物表达英雄式情志的诗篇,也必定是卓尔不群的英雄式的诗篇 。
无疑,这种英雄式诗篇的艺术风格,决不会是“杨柳岸,晚风残月”的绵软阴柔类型的 。关于这种雷霆万钧的强力型的艺术风格,我们古人司空图早有定式的品评和分类:或曰“雄浑”,所谓“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具备万物,横绝太空”;或曰“劲健”,所谓“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或曰“豪放”,所谓“无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或曰“流动”,所谓“荒荒坤轴,悠悠天枢”,“来往千载”,“如转丸珠”;或曰“悲慨”,所谓“大风卷水,林木为摧”、“壮士拂剑,浩然弥哀” 。但是,如果我们运用这些历史的定式对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进行简单的框范,那就过于浅薄和俗套了 。诚然,毛泽东诗词的大气磅礴的美学风貌与前人的阳刚之美是一脉相承的,但更重要的是对前人风格模式的突破 。毛泽东诗词的阳刚之美的强度和高度,是历史上任何阳刚派的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因为他的诗词中所具有的雄浑、刚健、豪放、流动、悲慨种种壮美的特色,来自世界上最新鲜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作为这一斗争的统帅和自觉的代言人,他的诗词风格所体现的已经是无产阶级——人类历史中最先进最强大的群体的文化性格 。这种文化性格的精神强势和美学优势,是专属于当代的无产阶级“风流人物”的 。这就是柳亚子先生在他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精辟咏赞的:“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力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
柳亚子先生的美学评价确实是敏锐而又精当的 。这种历史性的比较,是对毛泽东诗词风格的最确切的美学定位 。纳兰姑且不论,苏、辛都是我国历史上早有定评的豪放派大家 。但和毛泽东的诗词相比,苏、辛的不足之处和毛泽东的卓越与独特之处,就显得格外鲜明而强烈 。
提起苏东坡的雄浑豪放,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句高亢的“大江东去”,激起了多少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激起多少怀古思今的幽情逸致 。“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么生动地描绘出长江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展现出这条母亲之河所哺育出来的英雄儿女的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历代评论家都评说这首名作代表着苏词意境高远,气垫磅礴,格调雄健,韵致飞扬的美学风貌,这当然是有据而发的 。但是,无庸讳言,就在产生壮美之感推动人们高瞻远瞩的同时,总有一种暗暗的历史失落感横亘在读者心中,这就是英雄失落的悲怆,和人生对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惆怅以及努力自我排遣的宽解 。不管词中的景物写得何等鲜明壮阔,不管它所涵盖的时空何等博大悠长,最后都化成了“人生如梦”的一声无所作为的深长叹息 。它的主旋律不是激励人们在与逆境的冲突中勇敢地战胜恶运,而只是对恶运的不平、感慨和强自压抑的忘记 。根源就在于:在它的深层,缺少一种理想主义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而这,正是毛泽东诗词中所富有和独有的东西 。一首《沁园春·雪》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