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性的诗词 震撼人心的现代朗诵诗( 六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以苦为乐,以险为乐,以逆境为乐,以进击为乐,这是毛泽东独特的乐趣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战地黄花分外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他是一个天生的战斗者,他的乐趣——他的生活乐趣和美学乐趣,都是为了战斗并存在于战斗之中的 。以战斗为美,以创新为美,这是毛泽东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 。毛泽东眼里的世界永远是一个充满着战斗激情,弥散着进攻奇趣的世界 。这种非常的情趣给毛泽东的诗词抹上了旷古未有的奇异的战斗色彩 。
3.杰思
杰思就是一种“人无我有”的独创性的思维 。它意味着对某种成规与定势的突破,意味着对某种规律或意蕴的发现 。关于这种独树一帜的异向思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1)宜将剩勇追穷寇
“归师勿遏”,“穷寇勿追”,是《孙子兵法》中的至理名言,为广大社会当作成语使用 。千百年来,独有一人反其语而言之,逆其意而用之,这便是毛泽东 。乍看之下,显得如此唐突奇兀,推动读者对它的合理性进行再认识 。于是渐次领悟到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现实血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普遍的历史规律,终于使读者对“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反心理定势的新结构心悦诚服 。
“穷寇勿追”是正理,“勇追穷寇”是奇理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有此奇理,思想更新颖深邃,指向更坚定鲜明 。它既指导了现实的斗争,又补充和开拓了传统的文化,收到了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美学效果 。
(2)快马加鞭未下鞍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
这首民谣以“人”、“马”、“天”作为铺垫和参照系,突出了山之高危险峻 。但在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中,却反了一个角度,以山作为铺垫,以天作为参照系,突出了红军战士迎难而进的雄姿和征服大山的伟力 。“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山之陡峭可知 。毛泽东易之曰“快马加鞭未下鞍”,人之豪气自见,而山之陡峭则夷若平地 。“离天三尺三”本是状天之极高,而毛泽东则置于“惊回首”之取景窗中,使它成为跨越雄关后屹立山巅骤然瞥见的一道风景线,给英雄的红军战士头上投下一片特别明亮的光辉,更显其高大雄奇 。此种头顶青天,策马峻岭的巨人形象,在诗歌史中是罕见其匹的 。
(3)反其意而用之
如果说上面讲的还只是微观的意象性的奇特,那么《卜算子·咏梅》就是宏观的思路性的和意旨性的奇特了 。毛泽东对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展现的梅的形象孤独凄凉,处于逆境,零落成泥,却不改初衷,幽香如故 。这首词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怀才不遇的哀怨和孤芳自赏,远离尘世的自持和自守 。它的基调是低沉的而不是高昂的,是坚忍的而不是战斗的,是顺应的而不是进攻的 。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截然相反:她处于冰封的百丈悬崖之上,不仅不能损其芳姿,反而百倍增其俏丽 。她不想和群芳争夺春光,只是报导春天即将来临的喜讯 。等到百花一齐盛开,她愿在花丛中共赏春光,一齐欢笑 。毛泽东通过梅花所表露的思想感情,是共产主义战士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豪情壮志和谦逊宽容、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 。她的基调是高昂的,进取的,向群的 。奇在形象,奇在思路,奇在意旨,奇在气概与气魄,最终是奇在气志 。毛泽东的气志是无产阶级的气志,这种气志属于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质的精神文化的范畴 。“志一气自随”,气盛而势至,所以内外皆奇 。
毛泽东诗词中的“奇”的特色,内蕴着无穷无尽的远非常人能及的智慧 。这是毛泽东诗词所以具有哲理的深度,力学的强度和美学上的独创性,足以脍炙人口,震撼人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
瑰丽
毛泽东诗词的全新质和全新型的阳刚之美,决不是“乏彩”的鹰鹫,而是“藻耀而高翔”的凤凰,因为这种“骨劲气猛”、“翰飞鹰天”的雄奇内力,是以绚丽多彩的美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种语言形式的基本特色,就是“瑰丽” 。所谓“瑰”,就是美得不同寻常,奇珍异彩,光华夺目 。班固《西都赋》:“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张衡《东京赋》:“瑰异谲诡,灿烂炳焕 。”“瑰”就是由语言手段的新颖性所产生的一种发皇耳目的美学效应 。“丽”就是指“附而不离”、“著而不去”的契合性和密附性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丽乎土 。”唯“附”方能“密”,唯“密”方能状物无隙,坚实难移 。概而言之,“丽”是指一种由语言手段的深刻性所产生的沁人心脾的美学效应 。毛泽东诗词内容的“雄”与“奇”,就是以这种语言手段的新颖性、深刻性所熔铸造而成的“瑰”与“丽”的“遍体光华”的形态作为载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