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字归的诗词 含有归字的诗词

《洛东兰若夜归》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 。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 。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 。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
《和郑方及第后秋归洛下闲居 同高侍郎下,隔》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勤苦成名后,优游得意间 。
玉怜同匠琢,桂恨隔年攀 。
山静豹难隐,谷幽莺暂还 。
微吟诗引步,浅酌酒开颜 。
门迥暮临水,窗深朝对山 。
云衢日相待,莫误许身闲 。

【第三字归的诗词 含有归字的诗词】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自到山阳不许辞,高斋日夜有佳期 。管弦正合看书院,
语笑方酣各咏诗 。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 。
洛阳归客明朝去,容趁城东花发时
带有“三”字的诗句有哪些?
  1. 诗句原文:
    《望庐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2.诗句摘自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
②怎生:怎样,怎么 。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
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
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
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
3.诗句摘自原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赏析: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