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诗词篇 唐宋诗词中的友情( 三 )


18. 《百家词》吴讷(辑)、林大椿(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3月版(上、下册)
19. 《全唐诗》,[清]圣祖玄烨御定 彭定求、季振宜等 奉敕编,(1)康熙扬州诗局本,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6年10月,全二册 。(2)王全(即王仲闻、傅璇琮)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1979年8月第2次印刷;1985年1月第3次印刷;1990年2月第4次印刷;1992年10月第5次印刷,平装25册;1999年,横排简体字本 。(3)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国67年12月 。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时命曹寅领衔在扬州开馆编修《全唐诗》,由彭定求、沈三曾等十名在籍翰林负责编修,仅用一年多时间,这部多达900卷的大书就编修完成了 。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当时几乎全靠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唐诗》二书拼接成编 。全书收诗49403首又1555句,作者2576人,每人有小传,但诗作不注出处 。有康熙扬州诗局本,字大阅目,分为12函120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以影印 。中华书局1960年又出版了排印本,1999年又出横排简体字本,较便利用 。这部大书完成了总汇唐诗于一书的工作,并以其特殊的权威和普及向世人展示了唐一代诗歌的面貌,使此后的唐诗爱好者和研究者大获沾益,至今不废 。不过《全唐诗》仍有遗漏、误收、重出、注释错误、小传错误等不足之处 。清乾隆中日本学者市河世宁(旧译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第25册附收),补录128人诗66首又279句 。近人王重民又有《补全唐诗》、孙望有《全唐诗补逸》、童养年有《全唐诗续补遗》,共得诗近2000首,中华书局于1982年编为《全唐诗外编》二册出版 。后陈尚君又对《外编》进行校订,并续辑《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得诗4663首又1199句 。于是合《外编》、《续拾》为《全唐诗补编》,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此外,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6月)中,尚可补唐人逸诗近千首 。
附:
全唐诗稿本
[清]钱谦益(1582-1664)、季振宜(1630-1674)递辑 屈万里、刘兆祐 主编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9月初版;1986年12月第二次印行,全71册,“明清未刊稿汇编第二辑” (国立中央图书馆原藏)
全唐诗录
[清]徐倬(1624-1713)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全二册,“四库文学总集选刊”
全唐诗外编
王重民(1903-1975)、孙望(1912-)、童养年 辑录
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
台北:木铎出版社,民国72年6月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1952-)辑校
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0月,全三册
增订注释全唐诗
陈贻焮(1924-2000)主编 陈铁民(1938-)、彭庆生(1938-)副主编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全五册
20. 《唐五代词》林大椿 辑,商务印书馆,1933年;辑录唐五代词人82家,1134首 。附有校记,注明所选词来源和作者简历 。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据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校补断句刊行 。1957年10月北京第4印 。辑录唐五代词作者81家、词作1147首(一说1148首),是继《全唐诗》之后又一次唐五代词的大型结集 。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 和《全唐诗》中的附词,虽选择尚不甚精当,但搜罗已颇具规模 。不过未收敦煌词,则是一大憾事 。书中以人编次,唐词按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打破了《全唐诗》等断代总集以帝王居首、女流方外殿后的传统惯例 。卷末附有简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伪的考辨、各家重见和字句异同的校勘、宋人诗话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遗闻轶事 。
21.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收词达2500多篇,颇为丰富,且于各词后兼采词评,也很特殊 。此书的缺憾,一是不於诗词之分没有严格的取舍标准,只要有一种书作词收入者,即视为词入编;二是各词所注出处,不分主次先后,许多出处太晚,敦煌词几乎全据王、任、饶三家书转引;三是不甚注意作品真伪的辨别,于后人改唐诗或乐府为词者,不作辨析,伪作亦收入很多,仙鬼词中不少是宋、元明人所作 。这些问题,显然影响了全书的学术质量 。
22.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12月,全二册 。据唐时词乐实际,分为正、副两编,正编收录曲子词,以唐宋词集收录和唐宋典籍有明确指认者为限;副编收录属诗属词尚有争议的作品,并明确了几条标准,这就确保了全书的编纂质量 。同时,又很注意尽量利用第一手的文献,讲究用书版本,以求录文可信,对有争议、互见的作品作了认真考订 。尽管细节方面还有些可议之处(如仍沿袭了一些明清词籍的误说、有同题之作因出典不同而分收正、副编,小传也稍有可补处),本书在处理极难措置的问题上均较前此诸书更为精密审慎,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