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诗词篇 唐宋诗词中的友情( 四 )


23. 《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编纂《全宋诗》 。傅璇琮、孙钦善、倪其心、陈新、许逸民主编 。全书72册 。初步统计收作者9079人,诗247183首,残诗5983句(联),存目323首(句) 。宋代立国比唐代长二十多年,但存世文献的数量,则数倍于唐代 。宋人文集保存至今者,也超过唐代四到五倍 。唐代存诗在1000首以上的只有3人,宋代估计在百人以上 。宋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错收误录非常严重 。同时,宋诗编录和研究的情况,比唐诗要差很多 。全部唐诗的编录,可以追溯到南宋,明清之际几代人作了持续的努力,才有《全唐诗》的出现 。即便如此,《全唐诗》的缺收和误录,都有数千例,小传更是在在多误 。《全宋诗》是筚路蓝缕的工作,稍微近似一些的书只有厉鹗《宋诗纪事》和陆心源的《补遗》,没有依凭,难度可以想见 。《全宋诗》首次完成了宋一代诗歌的全面结纂,为有文集的作者补充了大量集外诗,对9000多位无集作者作了诗作的首次汇集,并且对所有宋人别集中的诗歌作了认真校理,一般都曾利用了传世的主要善本,作了全面的校勘 。各集整理都有文本交待,且一律保存别集原编的先后次第,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原集的信息,如北宋诸集中诗,分古近体后大致保存了作品先后写作的次第,对学者考定作品系年和写作动机,是极重要的线索 。《全宋诗》对所有散见作品都说明了文献来源,为近万名作者作了生平勾勒,并说明依凭,虽不完备,已很可贵,因为其中绝大部分作者此前没有任何研究基础可言 。对部分作品的作者归属、真伪歧异、题序及本文有显著别本等情况,有所考按和甄辨 。
24. 《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修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995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全五册 。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线装本300卷附2卷 。建国后中华书局再版时,由王仲闻(学初)重行校订增补,抽换大量底本,并增补词人240余家,词1400余首 。全书共收词人1330家,词作约2万首 。王氏还重考词人行实,改写小传,引书达350余种 。后又续有修订补正,写成《订补附记》 。第一次修订本1965年6月出版 。1979年重印时附上唐圭璋《订补续记》 。王仲闻是王国维之子,家学渊源,谙于宋代文史,对宋人笔记了如指掌 。《全宋词》校补毕,唐圭璋曾建议改题“唐圭璋、王仲闻辑” 。
别集
25. 《中国历代诗人选集》(40册),台北:远流出版社,民国71年
26. 《曲江集》刘斯翰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27.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八册)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
28. 《杜诗详注》(五册)[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1989年12月第3次印刷;1995年4月第4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9. 《王维集校注》(四册)陈铁民,中华书局,1997年8月
30. 《王维诗集笺注》杨文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31. 《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32. 《高适集校注》孙钦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
33. 《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2004年9月第2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34. 《李颀诗评注》刘宝和,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35. 《韩愈全集校注》(五册)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36. 《白居易集笺校》(六册)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37. 《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38. 《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39.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二册)陶敏,岳麓书社,2003年11月
40. 《李商隐诗歌集解》(五册)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1988年12月
41. 《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注、顾予咸补注、[清]顾嗣立续注,王国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1998年3月新1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42. 《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第1版;1998年3月第1次印刷
43. 《王荆公诗注补笺》李之亮,巴蜀书社,2002年1月
44. 《苏轼诗集》(八册)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45. 《黄庭坚诗集注》(五册)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