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虽小文明大 文明小诗歌( 三 )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13.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
1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做人要守信用 。)
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 。(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罔,迷惘 。殆,危殆 。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
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论语)
19.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子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
20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 。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 。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子路)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 。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
24.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卫灵公)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 。(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 。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利:使……锋利 。
2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 。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
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
2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3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 。(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
3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雕:同“凋”,凋落 。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 。时:时常 。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