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虽小文明大 文明小诗歌( 四 )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注:自, 从
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欲, 想要施, 给予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颜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 。知, 同”智” 乐,喜欢
40.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是,这个孰:哪个
4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 。寡,指人口少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指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社会均势 。
4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预,预先立,成就 废,败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琢,雕琢
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注:困,困惑,理解不透
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这是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 。
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审,详尽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
49.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 。礼,原是礼节礼貌 。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
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
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
51.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
(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就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
5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规”是圆规,“矩”是直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 。
这其实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 。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
5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 。(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
5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 。(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
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 。(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
6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