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有哪些著名诗人( 四 )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 《断章》 "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 。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 全诗分为两节 , 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组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 , 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 , 到第二镜头里 , 桥上的“你”就是楼上人眼中的风景 , 成为看的客体了 , 主客体位置不着痕迹的转换 , 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个镜头又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 , 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 。诗人解释说:“这是抒情诗 , 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 , 但绝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 , 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 , 写一刹那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你’)可以看风景 , 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 , 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意味进一步体会 , 也就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 李健吾认为 , 这首诗着重在“装饰”两个字 , 认为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 , “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 , 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究尽的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这也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在艺术上 , 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 , 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 , 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 , 将诗意间接表现 , 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 , 意境深邃悠远 , 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 , 含蓄深沉 , 颇具情调 。扩展资料: 《断章》创作背景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 , 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据作者自云 , 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 , 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 , 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 , 标题由此而来 。
80年代诗歌的总体特征无论从世纪初的眼光回首历史 , 还是从已有的研究出发 , 以“80年代以来”的方式 , 看待近30年的诗歌历史 ,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立 。[1]当然 , 以这样的时间范围进行论述并非要忽视“文革”结束至80年代之间的历史 。作为一种策略 , 这里的时间起点只是出于诗歌艺术的完整性 , 比如:如:创作风格的连续性、创作方法的一致性、区别于以前诗歌创作以及造成显著影响等等来研讨内容 , 以及避免“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 。尽管 , 任何一段历史的连接常常并非泾渭分明的事实 , 往往使理想中的历史分期带有前后矛盾的成分 。
1976年“文革”的结束 , 使诗歌创作以及诗歌“想象”逐渐真实起来 。然而 , 如果只是考察此后一段时间内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发表 , 可以看到的是 , 对于历史记忆的清理仍然是一个过程 。这不但为“复出的诗人”、“归来者”之类的诗歌史称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同样的 , 也为年轻一代诗人浮出历史的地表 , 获得了历史的机遇 。这种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的迅速而频繁的登场 , 及其之间的代际差异 , 无疑为考察80年代诗歌潮流的演进方式 , 提供了参照的可能 。
构成日后80年代诗歌写作阵营的诗人 , 主要来自两个诗歌“群体” 。即一类是“复出”的诗人 , 一类是“青年诗人” 。“复出”的诗人 , 主要显示了当代一体化时代特别是“文革”时代的历史遭遇 。因此 ,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 , “复出”的一代并不仅仅是“归来的一代” , 其中还包含着对更早历史记录的重新书写:40年代的“中国新诗派” , 50年代因“胡风集团”而遭受牵连的“七月诗派” , 1957年反右斗争中的“右派分子” , 都可以被视为是“复出的一代” , 只不过 , 这些诗人在“文革”结束重新进行创作时 , 都在主题、情感上表达了一种“归来者”的身份和反思意识 , 然而 , 由于年龄的限制和诗歌观念上长期遭遇“桎梏” , 所以 , “复出”一代诗人的绝大多数显示“后劲不足” , 而少数保持创作活力的诗人 , 则更多体现为对一种历史思维的拒斥以及自我的不断超越 。相比较而言 , “青年一代”诗人则发挥了巨大的诗歌想象空间 , 他们的出现特别是“潜在作品”的重新问世 , 填补了“文革”时代苍白的诗歌历史 。当然 , 这些在年龄、写作价值取向并不一致的“一代”很快由于“朦胧诗”及其论争的出现而呈现出“断裂现象” , 此后的诗歌必将向“多元姿态”的历史予以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