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三功两过的唐朝名将 一生立功无数却因平凉劫盟所累 一着棋错 身败名裂( 六 )


皇帝几次派使者来调解,想缓和两人关系 。但是没什么成效 。不久,当河北军阀四处攻城略地的时候,李抱真担心自己地盘的安危,从前线分出两千人马回去戍守 。马燧恼了,他说:“抱真以兵还守其地,我能独战死邪?”李抱真分兵去守他的地盘,难道让我独自一人战死沙场?于是他不干了,要引兵回去 。李晟劝了好久这才平息下去 。但是不管怎么样说,田悦后来能够咸鱼翻身,与官军内部的矛盾密切相关 。
当时的舆论对此有评价 。“然议者咎燧私忿交恶,卒不成大功 。”人们都认为是马燧他们因为私愤交恶,导致大功不成 。换句话说他们把私人恩怨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了 。这个事我觉得需要简单分析两句:我认为:过错在君不在臣 。田悦能够咸鱼翻身,根本原因不在于马燧和李抱真 。这两人对朝廷的忠心是可以信赖的 。虽然有矛盾,但是李抱真并未把主力撤离战场,马燧也没有真的撒手不管,李晟把他劝说住了 。真正导致两人没法打下去的是河北军阀来援和泾原兵变 。而这两件事情都是唐德宗的责任,他是个性格急躁、急于求成、猜忌心重、能力一般的君主,安史之乱后皇帝原本就缺乏权威,他的一系列处置不当导致削藩战役无果而终,泾原兵变消息传来时马、李不得不撤离战场,所以说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宗 。
那么舆论为什么那样说,估计还是派系斗争的结果,马燧得罪的人不少,三大名将中李晟、浑瑊和他都有矛盾 。李抱真刚才说过了,他和马燧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总之,我怀疑把责任归到马燧一人身上,是维护皇帝尊严的需要,也是派系斗争的结果 。

第二过:误信吐蕃,导致平凉劫盟
安史之乱后吐蕃趁着唐朝边防军大量内调勤王占据了河西陇右大片地盘 。但是对他们来说有三个人是障碍,必须铲除 。谁呢?李晟,浑瑊、马燧 。当时吐蕃权臣尚结赞曾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 。”唐朝仰仗的就是这三人,我要想个计谋除掉他们 。说实话在战场上吐蕃吃这三人的亏不少 。所以尚结赞这次使出的是阴招 。
吐蕃两万军队入侵,一直打到关中境内 。但是奇怪的是,与以往不同 。此番吐蕃秋毫无犯 。走了这么一遭还装作奇怪地在汉人面前说:李晟将军招我们前来的,怎么不见出来犒劳我们啊?他就是想用这个办法搞离间计,让朝廷怀疑李晟 。为什么秋毫无犯?那就做出一副应邀而来的假象,我们是应邀而来,不是入侵 。就这个意思 。
在李、马、浑三人的攻击之下,吐蕃觉得有些支持不住,于是又想到了一招 。他们向皇帝屡次提出和谈 。但是唐德宗都不允许 。这次他们找到了马燧 。屡次派使者找马燧,请他代为向皇帝恳请和谈 。而且提出可以归还上次盟誓之后侵占的地盘 。马燧觉得这是好事儿啊 。于是暂缓对吐蕃的进攻,然后代为向皇帝恳请 。说实话以吐蕃的实力而言,安史之乱后大出血的唐朝还真的难以与之全面抗衡 。内部有藩镇割据,外边再和吐蕃抗衡,两线作战不是个办法 。所以马燧的意愿是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