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三功两过的唐朝名将 一生立功无数却因平凉劫盟所累 一着棋错 身败名裂( 二 )


回归唐朝的马燧在大将李抱玉手下当官 。很快有件事展现了马燧的才干 。当时李抱玉的地盘上经常有回纥兵马路过 。回纥人仗着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所以经常有劫掠、欺压唐朝人的现象 。尤其是官方驿站苦不堪言 。有时就因为什么物资没有及时供应,回纥人就拔刀杀人 。因此没人敢去驿站当官 。
马燧却是个知难而上的汉子,他主动向李抱玉请缨,去驿站!结果他还真的有办法,每逢回纥部队路过,他就先贿赂回纥将领,拉近关系,回纥将领一高兴就称兄道弟,然后给他一面旗子,插在驿站上,哪个回纥士兵敢胡作非为马燧就有权将其斩首 。马燧还用一个死囚冒充自己的仆役,稍有过犯立即斩首,回纥士兵看见了无不胆寒,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马燧地盘上闹事 。
随后马燧仕途比较顺利 。不论担任什么职务,马燧都能胜任,文武全才 。此人练兵很有一套,经他训练的部队都成了劲旅 。此人心细,他的部队武器装备都很精细,比如铠甲,以前的铠甲都是一个型号,个子特别高或者特别矮的士兵很不方便 。马燧命令打造铠甲都要大中小三个型号,士兵各取所需 。又制造了很多战车,描绘上猛兽的形象 。平时行军可以用来装载器械物资,一旦半路遇敌袭击可以迅速把战车排列成一道临时城墙,抵御进攻 。
史籍说他的部队“器械无不犀利”每当他驻扎某地,总要开辟出一块广场,不是为了散步,而是训练部队练习阵型 。所以马燧打仗胜率高就是因为训练得当 。他一生打仗很多,他的战绩主要是在唐代宗、德宗时期取得的,换句话说他是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一颗将星,与李晟、浑缄并称为当时三大名将 。我给他总结了三大功:

第一功:大败李灵曜:
李灵曜是唐朝汴州守将 。此人于大历十一年谋反 。这个对唐王朝来说很要命,因为汴州地理位置很重要,它就是今天河南开封 。此处控制着通往东方和南方的交通要道,所以是个战略要地 。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一起去讨伐他 。按理说李灵曜的部队不是马燧等人的对手,但是人家会抱大腿,抱谁的大腿呢?抱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大腿 。田承嗣原本是安禄山旧将 。安史之乱失败之后他被迫投降了唐朝 。唐朝委任他为魏博节度使 。但此人和朝廷从来是离心离德,搞的实际上是独立王国,藩镇割据 。此番李灵曜向他求援,他很高兴,因为汴州地理位置重要,他觊觎已久了 。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侄子田悦率军来援 。
李忠臣看到敌人援军来到,吓得魂飞魄散,就想把驻地一把火烧了让后向西撤退 。马燧制止了他:干嘛呀,至于吗?还没交手就吓成这德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嘛 。于是马燧率军首先击败了田悦,然后进逼汴州 。李灵曜手下有八千精锐,号称“饿狼军”,名头很酷吧?结果一开门迎敌,被马燧打成了土狗,四散奔逃 。田承嗣还不甘心,他又给了田悦几万兵马,大张旗鼓而来,沿途的官军都无法抵抗 。马燧将兵锋转向田悦,以四千兵马大败敌军 。田悦逃跑,李灵曜一看彻底没了指望,于是放弃汴州,他也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