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三功两过的唐朝名将 一生立功无数却因平凉劫盟所累 一着棋错 身败名裂( 四 )


敌军溃逃,掉头往回跑 。跑到河边才发现,马燧留下的那一百多人已经把三座浮桥全部烧掉了 。敌人这才发现是上了大当,你当时过桥的时候人家马燧没向你收过桥费,你以为是占便宜啊?人家这才要你补交呢 。这过桥费可贵了去了,一半的部队被歼灭,被俘者多达三千,一批高级将领阵亡 。死者尸体遍布二十多里地 。
田悦率领残兵败将绕道回到了魏州 。马燧因功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此时河北军阀朱滔、王武俊联兵五万来救魏州 。此时局势非常混乱,天下正处于安史之乱后最混乱的时期,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 。还有个淮西李希烈号称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唐德宗焦头烂额,这就是不是马燧一人可以扭转的了,“两河鼎沸,寇盗横行;燧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 。”此时他空有雄心壮志也无力回天 。不久,泾原兵变,德宗出逃 。马燧不得不撤军保卫太原 。并派遣五千兵马去奉天救援 。

第三功:平李怀光
奉天之难,全靠李怀光的朔方军救援唐德宗才逃得一命 。但是不久李怀光也叛乱了 。征讨李怀光的战斗非常艰苦,李怀光所率领的是郭子仪留下的老部队朔方军,天下第一号功勋部队,战斗力很强 。加上此时战乱频仍,而且又遭遇蝗灾 。古代的蝗灾不得了,一来就是铺天盖地,遮天蔽日,能同时席卷几个州县 。一切绿色的东西都被吃光,甚至于人身上的衣服它们饿极了都吃 。所以唐朝财政捉襟见肘,有人建议暂时宽恕李怀光,招安他 。马燧刚开始也有这个想法 。但是这件事却引发或者说暴露了他与两个人的矛盾,谁呢?皇帝和李晟 。
我们先看看此事中唐德宗的态度 。当时马燧求见皇帝,要求安抚李怀光 。没想到皇帝张嘴来了这样一句特别噎人的话:“惟卿不合雪人 。”谁来说情为李怀光昭雪都可以,就您不合适 。为啥呢?估计是因为以前在对田悦的战斗中马燧曾和李怀光并肩作战,私人关系应该不错 。德宗怀疑他徇私情 。另外,奉天之难中马燧救援奉天的力度可能也令德宗不满,你还不如李怀光呢 。李怀光好歹还率全军五万人来救奉天,你只派五千人,而且还是副将带队 。这话让马燧十分难受 。
再来看李晟的态度 。李晟是和马燧并驾齐驱的名将,后来也是凌烟阁功臣 。他和马燧不是一个派系的 。安史之乱后即便是效忠朝廷的部队里也是派系林立 。李晟对李怀光的态度是坚决镇压,不惜代价,“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凶逆 。由此李、马不叶”李晟主动请缨去讨伐李怀光,这样在皇帝面前等于表现自己压了马燧一头,所以马燧心中不满,两人产生了矛盾 。
其实马燧是很忠于朝廷的,大概急于为自己正名,避免他人闲话,所以马燧再次求见皇帝,这次他提出自己去打李怀光,而且态度很坚决:“愿更得一月粮,必为陛下平之 。”国家不是缺粮吗?没关系,您给我一个月的粮,我就可以把这事儿搞定 。皇帝高兴,准许了 。马燧率军出征 。这一仗贵在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