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三功两过的唐朝名将 一生立功无数却因平凉劫盟所累 一着棋错 身败名裂

马燧是唐代中期名将,少时博览群书,又攻兵书战策,多谋略 。多次平叛有功 。后因轻信吐蕃,力赞会盟于平凉,致使会盟副使及将士多人被俘 。此后,被夺去兵权,最终病逝于家中 。

唐德宗贞元五年所表彰的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位名叫马燧的大将 。此人是唐德宗时期天下三大名将之一 。功绩卓著 。但是同时也是唐德宗所忌讳猜忌的一个人 。他自身的复杂性也超过了其他人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事迹 。
马燧祖籍右扶风 。也就是今天陕西兴平 。扶风马氏是名门望族,以出将才而著称 。据说其家族远祖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他的一部分后人以先祖封号为姓,迁居到扶风 。这一门当中出了很多名将,有名的有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援曾有句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这就是成语“马革裹尸”的出处 。三国时期还有个著名大将马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的所谓五虎上将之一嘛 。也是这个家族的 。
马燧也是这个家族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父亲很懂兵法,也担任过军职,这可能对马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马燧青少年时按部就班读儒家经典,那时年轻人不读这个没前途嘛 。但是有一天他读着读着忽然间扔下书卷叹口气说:“天下将有事矣,丈夫当建功于代,以济四海,安能矻矻为一儒哉!”天下马上不太平了,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怎么能当一个儒生呢?请大家注意他说这段话的时间,正是唐玄宗时期,盛唐,天下太平,你怎么就预言要出事呢?
其实唐玄宗时期,尤其是他统治后期,虽然唐朝国力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经济、文化全面繁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边将实力膨胀、奸臣当权、贪污盛行、社会奢靡日渐严重等诸多弊端 。正是这些弊端最后将唐朝推向了深渊 。而年轻的马燧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如此的感慨 。从此以后他专心致志于兵法研究 。此人沉默寡言,身材高大,身高六尺二寸,这是唐尺,折合下来相当于1米86以上 。那时中国人身高1米7的都不多,他这身材绝对是伟岸了 。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您猜马燧在哪里?他就在叛军大本营范阳 。他在安禄山一个部下贾循手下 。那么按理说马燧也算叛军一员 。但是马燧可不愿同流合污 。贾循被安禄山委派镇守范阳 。马燧劝说贾循反正,他说您别看安禄山打下了洛阳,可是现在他们打不下潼关,正在两头为难,假如您杀了他留在范阳的守将,然后归顺朝廷,那么安禄山就是丧家犬,您就立了大功了 。贾循听了连说不错,不错,但就是不敢实施 。结果此事被安禄山眼线知道了 。安禄山派人回到范阳,借口要与贾循商议事情,将其勒死 。马燧得知事情败露,连忙逃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