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四 )


古人写一首诗词真的想了那么多的寓意在字词里吗??我当初读书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有些诗词还是有这些意义的,这样才能有文学价值 。
所以这就是见仁见智的啦,有的人想得多想得细就是这样 。
像有一个高考题,说什么窗帘是蓝色之类的貌似,人家作者也说之所以蓝色并没有特别意思,但是出考卷的就把它引申为啥啥啥的意思啦 。
哈哈,我们喜欢就好,深究无用 。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
古人的诗后人怎么知道 古代诗歌流传莫不外乎九种方式:一、拜访寄赠:前面提到的如李白的诗《赠汪伦》 。二、献呈名士(毛遂自荐、拍马屁):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献给张丞相的一首自荐诗 。三、即席发挥,奔走相告:如王勃的《滕王阁》,大历年间卢纶、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宴席上赋咏酬答,从而名声大震 。四、题壁留迹、到此一游:亭台楼榭的柱子上,比如“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等 。各种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壁、柱子,还有道观、寺院、名山大川的石头上 。五、诗板题诗:这是中唐之后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即用诗板题诗,然后挂起来,供人阅读 。晚唐咸通年间,诗人薛能经过蜀地泉亭,曾看见“亭中有诗板百余”,可见诗板题诗在当时很普遍 。六、 题字画:如韦庄的《金陵图》,王维的《辋川图》 。七、乐工、教坊歌女的传唱、演唱:比如欧阳修,比如柳永,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永词 。”但其实以上这些,都没什么卵用,不能传唱天下,也不能流传千古 。最重要的还是有人整理诗集、词集的时候,收录你的作品,否则以上的六个方法,只不过是知名一时,战乱一到,朝代一改,谁知道曾经有谁写过什么诗,更何况古代普通民众大多不识字,认字的只有士子们 。八、收录诗集、词集或者各种文集:这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否则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几首诗词了,毕竟口耳相传的东西就算能够流传下来,也是大变样,不如文字保妥 。九,汉朝之前,有人专门在民间搜集诗词文章,《诗经》就是这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