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精彩诗词有哪些( 六 )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
燕子楼三首并序 【唐】白居易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唐】岑参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
苏溪亭 【唐】戴叔伦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即事 【唐】杜甫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
绝句二首 【唐】杜甫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十二月一日三首 【唐】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
水槛遣心 【唐】杜甫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