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品德极为高尚多次拒绝担任君主 重视情谊 是孔子推崇的圣人 也是司马迁盛赞的君子( 三 )


左右侍从问季札:“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札回答:“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在季札的心中,宝剑早已被赠送给了徐公,他只是来实现他的诺言罢了 。春秋时期,宝剑是贵族的象征,是私人物品,不能随便送给别人,何况徐国是个小国,季札完全可以对徐公视而不见 。然而季札不仅仅将佩剑赠送给了徐公,更将一个没有实际形式,只是心中的承诺实现,这是一位贵族,一位君子的气质与风度 。

再辞王位,吴中生变
季札出使中原,完成了对吴国的宣传,使得中原国家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吴国,也认识到了这位文质彬彬的公子 。季札回国后十三年,王余祭去世,余昧继位,又四年,余昧去世 。余昧去世时,想将王位传给季札,而季札又再次逃跑,推辞掉王位 。如此一来,吴国王位出现了空虚,国人商议说:“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 。季子今逃位,则王馀眛后立 。今卒,其子当代”,在国人的支持下,余昧之子王僚登上了王位 。
此时,有一位雄心勃勃的中年人,不满于吴王僚,他就是诸樊的儿子,日后的霸主——吴王阖闾 。他广纳贤士,壮大自己的力量,并收养了著名的刺客专诸,等待时机夺取王位 。终于在吴楚之战,吴王僚兄弟的部队被围困之时,阖闾动手了 。在宴会之上,专诸用献鱼的机会,在鱼肚中抽出著名的鱼肠剑,杀死了吴王僚 。阖闾此时乘机上位,成为了新一任的吴王 。
季札听到国内的变故,急急忙忙从晋国赶回吴国 。此时的他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此时的他并不惧怕他的侄儿阖闾,他牵挂与关心的,只有吴国 。他见到阖闾后说:“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 。吾敢谁怨乎?”只要祭祀不废止,国人有君主,这个君主是谁又如何呢?季札来到王僚的墓前,痛哭一番,尽了最后一份君臣之礼,便恭恭敬敬的迎候新君主的上位 。有了季札的支持,阖闾继位并未受到多大的反抗,他对季札也十分感恩,以礼相待,但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阖闾手上 。
阖闾继位后,季札还活了三十年,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去世 。但此后的季札便退出了政治舞台,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也少之又少 。他支持了阖闾的上位,保证了吴国内政的稳定,但他的融入华夏的设想却在一代雄主阖闾的霸业下,沦为了泡影 。当他听说阖闾的军队连战连捷时,心中作何感想,当他又听闻吴王夫差的那句:“我文身,不足责礼”时,又会发出怎样的哀叹 。这位老者,或许像他以前那样,躲到野外耕作,但他心中所想的,一定还是吴国成为礼仪之邦的美好愿望 。

司马迁评价季札说:“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位吴国人,所谓的蛮夷之人,有如此礼仪,如此品德,季札博得了当时人的赞誉 。多次推辞王位,为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文化的坚守 。他出使各国,以个人魅力以及博大的胸怀促进了中原对吴地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