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伉俪的古诗词和含有伛偻的古诗词有哪些( 五 )


遵照何香凝的生前遗愿,1972年9月6日下午,何香凝的灵柩安抵南京,在紫金山下的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了合葬仪式 。
现了她与廖仲恺先生“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愿望
张大千原名( )
张大千 目录·人物介绍 ·生平 ·张大千年表 ·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 人物介绍 张大千(1899~1983),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
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
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
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
生平 张大千幼时,家贫,曾随母、姊、兄学画,打下了绘画基础 。
他祖上曾作过内江知县,后归田耕读,写诗作画,过着闲淡的田园生活 。
传到张大千已是第十代 。
其父张忠发,字怀忠,母亲名叫曾友贞 。
张忠发夫妇共生育九男二女,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的兄弟张正兰也是现代著名的画家 。
在他六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姐姐哥哥读书识字,九岁时在母亲和姐姐的教导下正式开始学习绘画、书法 。
他姐姐琼枝擅长画花卉、小鸟,在幼年时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
大千自幼就很聪明,所以作画进步很快 。
十岁的孩子就能帮助母亲描绘花样,画比较复杂的花卉、人物,写字也很工整 。
他的四哥张文修在资中家教私塾,故大千也就从四兄就读古籍,在课余常随兄赴资中游览山水名胜,培养了对自然的审美意识 。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同时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后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8岁时,张大千随兄张善子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 。
20岁时,张大千由日本回国,寓居上海,曾先后拜名书法家曾农髯、李瑞清为师,学习书法诗词 。
接着因婚姻问题,削发出家,当了一百多天和尚 。
还俗后,即以其佛门法名“大千”为号,从此全身心致力于书画 。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 。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
"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 。
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宗 。
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 。
"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
1918年来到上海后,他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技术,不久回国 。
1920年他在上海拜曾熙为老师学习书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曾熙为他改名张猨 。
后经曾熙引见,又拜临川李瑞清为师研习书法 。
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自此以卖画为生,那时的张大千在上海艺术界一鸣惊人 。
但是那个年月兵荒马乱,未婚妻的退婚使得大千的心情感到无比的郁闷,他似乎看破了世俗,再加上对佛学的钟爱,顿有出世之心,于是决定在当时的松江县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张大千之名由此而来 。
和百日师爷一样,过了一百多天,他便还了俗 。
在上海期间他作画习书,以画水仙花见长,时人谓之"张水仙",同时他开始了以石涛艺术为中心,旁及八大山人、渐江、石溪、唐寅,徐渭、陈淳等人的研习 。
对于石涛他尤为推崇,他用了大量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