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孟浩然关于岳阳楼记的诗句

1,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
李白杜甫孟浩然关于岳阳楼记的诗句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译文:
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
李白杜甫孟浩然关于岳阳楼记的诗句

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
李白杜甫孟浩然关于岳阳楼记的诗句


李白杜甫孟浩然关于岳阳楼记的诗句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岳阳楼记中描写生命的诗句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有岳阳楼记 的 古诗词 鉴赏? 急急急急急急 跪求 求各路神仙 帮帮忙...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
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 。
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
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
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
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
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