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优秀古诗词文化运用文化生活得知识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 。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 。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 。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 。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 。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 。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 。...
文化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表现分别是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无法彻底割裂开的 。
传统文化一般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延续性等基本特征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 。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是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土壤、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核心、包括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联系的伦理型文化,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旧时代的农业文明的产物,确实有许多糟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几千年的文明载体,记录着民族历程的轨迹,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因此它必然蕴藏有精华 。
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时代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认知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和升华 。
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有些内容是很难用精华、糟粕概括之,“善用”之即为“精华”,“恶用”之即为“糟粕” 。
吸收传统文化,不仅有情感、方法问题,还有主观认知和价值取向等诸多问题 。
五四以来,我们批判传统文化,在剔除其糟粕方面功不可没 。
但是,批判、否定过之而鉴别、吸收不足,倒脏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使我们抱着金盆讨饭吃(“文革”中甚至一度形成文化荒漠),没有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光彩,没有充分发挥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应有作用 。
马克思主义并不全盘排斥“传统” 。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
”①列宁也说:“只有正确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进行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 。
”②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他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③他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④ 。
因此,他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契其瑰宝”、“绝其淄磷”,以达到“取精用弘”之目的 。
邓小平认为,每个传统社会的内部都有发展出现代化的可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化的文化支持系统,应该是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 。
他主张,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当“钻研”、“吸收”、“融化”、“发展”“古今中外”文化中“一切好的东西”⑤ 。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我们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
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提出:“对于我们过去和外国一切有益的文化知识,必须加以继承和吸收,并且必须利用我国现代的科学文化来整理我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