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西江月》译文( 五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
而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6、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
【出处】 宋·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鉴赏】 怎奈意中人除了风流端庄外,更别有一种迷人情韵,紧紧系在人的心灵深处,令人难以忘怀 。
端整:就是端庄 。
这两句词描写意中人的动人风采,而意中人的神秘情韵,更是令人魂牵梦系,永难忘怀 。
【原诗】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 。
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
7、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
【出处】 宋·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鉴赏】 原词中的文期:古代文人在一起为文作诗的一种聚会 。
几孤风月:孤,同辜 。
多少次辜负了风月 。
也就是空放过了多少良辰美景 。
变星霜,霜是每年开始寒冷时出现 。
变星霜:是指经过了很多岁月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 。
这里指故人所在的地方 。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一语,怀念漂泊在外地的故人,此情此景,茫茫...
赏析诗歌 八声甘州(柳永)
赏析: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
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 。
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
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 。
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 。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 。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 。
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 。
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
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
原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释义: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
注释: 1、潇潇:风雨之声 。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
霜风,秋风 。
凄紧,一作“凄惨” 。
4、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
是处,到处 。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
” 5、苒(rǎn)苒:渐渐 。
6、渺邈:遥远 。
7、淹留:久留 。
8、颙(yóng)望:抬头远望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