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庭坚《念奴娇》解释和鉴赏( 二 )


求黄庭坚《念奴娇》解释和鉴赏

《咏柳》注释,诗意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贺知章《咏柳》诗意及赏析贺知章《咏柳》诗意及赏析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意: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拓展资料:全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贺知章《咏柳》诗意及赏析素材库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 。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 。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全唐诗》存诗十九首 。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
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求黄庭坚《念奴娇》解释和鉴赏】

终南望余雪的诗意: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