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庭坚《念奴娇》解释和鉴赏( 三 )


僰什么读音?如何解释? 僰 bó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 。僰bó 1.逼迫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为“西方之戎”,属氐羌族群 。秦以前有僰侯国,位于今四川宜宾地区 。滇(今云南滇池地区)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区)两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称滇僰和邛僰,与当时川东的濮族民出一源 。汉代,其聚居区称僰道(王莽改为僰治),是秦汉时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点 。主要从事农业,除水稻个,还载植各种经济林木 。本族奴隶主常向外输出奴隶,称僰僮或僰婢 。曾发动过反抗东汉统治者的斗争 。后一部分渐与汉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迁移,到南北朝时成为僚族的一部分 。在汉末以后,僰的名称不见于记载 。宋代大理国是僰人(白人)建立的 。元、明继续称为僰人或白人 。明、清以后称民家 。他们都是白族的先民 。元以后也称傣族先民白夷为僰夷,最早见于《元史·泰定帝纪》 。僰最早见礼记王制篇作"棘"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曰棘" , 郑注"棘"当作"僰" 。吕氏春秋侍君览始作"僰",称"僰人野人,篇笮之间,多无君"。后来史记西南夷传,有所谓"僰僮 "。说文解字" 僰, 犍为僰蛮也"。(摘自黄现璠著《广西僮族简史》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 。”《史记.西南夷列传》:“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张守节正义:“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 。”段玉载注:“接楗为郡有僰道县,即今四川叙州府治也 。其人民曰僰 。《王制》:‘屏之远方,西方曰僰,东方曰寄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在南安东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城之 。治马湖江会,水通越隽 。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童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 。”清陆次云《峒溪纤志.僰人》:“僰人号十二营长,猡鬼、猉狫言语不通,僰人为之传译 。披毡衫 。女吹篾,有凄楚声 。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朔望日不乞火 。性悍好斗,卢鹿同声 。又好佛,手持数珠 。善诵梵咒,有祷辄应 。”
冀州、青州、幽州、并州是那里? 九州分别为: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黄花白发相牵挽 付与时人冷眼看什么意思 翻译: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出处:《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原文: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 :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 。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 。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 。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扩展资料: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词作 。此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作者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作者胸中的苦闷和激愤 。全词笔墨简洁,借重阳酒会写人生感慨,全用一个“醉”字概括 。词人采取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理想 。其实,诗人并非胸无大志、只知享乐,只是他仕途失意,满腔郁愤,因此才以这种傲兀疏狂的形象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并表达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重阳节之后数日 。当时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贬所,此时处于贬谪中整整四年,心情抑郁 。此词同调同韵共有三首,此为第二首 。第一首有副题曰:“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 。”之后史应之酬和,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间对史应之和作的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