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句与读书有关的古诗词( 四 )


陶翁为我们开辟了另一个世界,面对令他不满的黑暗现实,他选择了有着炊烟袅袅的“暖暖远人村”还有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质朴景致 。你可以简单地将他看成是一位“戴月荷锄归”的山野农夫,他在繁琐的俗世之外开辟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桃花源” 。那儿有的尽是些普通平凡的事物,但却拥有喧哗俗世所不具备的安宁与平静 。我常常随着陶翁的低吟浅唱,梦入他的梦境,找寻自己的心灵 。
偶尔翻过古人离别之景时,我总是忍不住看了再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现在的我们可以随时打电话问候朋友和家人,可以上QQ聊天,可以MSN……但是古人几经曲折的柔肠却是不复归来 。我常在孤灯下幻想那一幕幕的折柳送别,长亭饯行 。我也曾站在窗前凝望,凝望晓风残月的伤景,心下涌起千般滋味 。在我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过于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明,那些古老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我们弃于角落遍生尘埃,这是让人多么地痛心疾首 。万幸的是今天我们的国风复又兴起,楚辞的兰草、陶翁的菊香、周敦颐的莲花、苏东坡的海棠,复又熠熠生辉,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和礼仪文明在当代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化人之间,而是需要把古老文明凝就的性灵之火放进每个国人的心中 。这些明珠或悲伤慰藉,或悠然神思,却是洗涤心灵尘埃的圣水,温暖灵魂和生命的力量!
当翻到书的最后部分,已是李清照的诗词了 。在那位女词人的诗词中,永远也抹不去的是她的黯然神伤,忧思愁绪,“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的我,似乎看到了词人脸上的几许胭脂泪,和那手中已透的鲛绡……探寻千年之前古人的辛酸、壮志、柔情、闲适,是一种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愉悦与惬意 。
有时,一时兴起,我也会斟酒对月,捧书低吟,忘却了今夕是何夕,沉醉在照过秦淮水、照过洞庭波、照过大漠沙如雪、照过梨花小院落的溶溶月色里 。我想,我们今天探讨文化重建,并不是恢复旧有的文化模式和学术体系,重新拾回八股文章,而是在现代民生人文的立场上让古老的华夏文明之树再绽新芽、再放新花!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窗外更深露重,但是我并没有紫菱那一颗缺失遗憾的心,反而觉得心灵不再空荡荡 。我羡慕古人舒缓宁静又诗意的生活,同时也深深被我们祖国深厚的古典文化所折服,推荐给大家《古诗词名篇》,真的是值得一看、值得玩味、值得珍藏、值得重视的好书!
古诗词读后感420字长相思
——想你时,月夜正好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
——白居易《长相思》
我很少会把一首诗比作一样的东西,因为诗的内容多变,很难用一样准确的事物来概括,但我还是不得不说,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就像是水做的,里面有水的轻缓,水的柔情 。“汴水流,泗水流”六个字恰好印证了“水”的思想,一直默默东去,带有闲愁几许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诗中有水的缘故,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给我的感觉跟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很像 。白居易写相思,诗中有汴水、泗水,两河东流而去,一同汇入淮河 。李之仪写相思,诗中有浩浩长江,虽不能相见,但共饮一江之水,以此为念 。在我看来,他们所写的相思都是柔情派的,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平平淡淡跟流水一样,却很真挚 。
诗中的泗水发源于山东曲阜,没什么名气,不过知道汴水的人估计就多了 。汴水又叫汴河,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它被开通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但另一方面给当时的交通来往做出了贡献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诗一首,很客观地做出了对汴河的评价 。
有谁会写古诗的读后感《相见欢》读后感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