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雨霖霖》( 三 )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 , 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 , 倾吐心情 , 层次分明 , 语意明确 , 绝少掩饰假借之处 。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 , 又以景视之 , 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 , 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 。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 , 而景中有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所以脍炙人口也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 , 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 , 相期之愿又赊 。真所谓善传神者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 。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 , 更是值得称述的 。他认为:
词有点染 , 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 , 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 , 乃就上三句染之 。点染之间 , 不得有他语相隔 , 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 , 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 , 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 , 反复涂抹的技巧 。既精微入里 , 而又大胆泼墨 。也就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 , 可谓词中有画 。而其中抒情 , 尤寄寓哲理 。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清秋离别 , 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 , 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更是伤心而又凄凉 , 情景妙合无痕 , 这一别后之情景 , 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 , 前后照应 , 委婉自如 。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 , 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 , 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 。(段秉武)
赏析三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
全词分上下两阕 。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是不得不别的情景 。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别后思念的预想 。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 。“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 。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