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与书法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 。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
“雕塑”、“国画”、“诗词”以及“书法”统称为什么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在题《枯木竹石图》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 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浅层次的理解就是说书法中的运笔、构图和美感,跟绘画时的运笔、构图和美感是共通的 。书法与作画既在本源上共同,又在应用上共通 。当然,这里的画主要指国画 。就拿画写意竹叶来说,书法中的撇、捺和画竹叶是一样的 。不同风格的书法,则会有不同个性的笔划,在画竹叶时也会有不同的韵味 。同样,书法中讲究的诸如钉头鼠尾这些工笔画中的勾线法上也同样讲究,原理也是一样的 。更深层次的关于国画研究的论文谈到的就更多了 。包括气韵、骨法等等的共通与共用之处 。还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
国画与书法

国画题字词语

【国画与书法】

题款是件很讲究的事,一幅花鸟画,画好以后,提上精美的文字,钤印,会增加作品的美感,丰富作品的文化内蕴,引起观者更加丰富的联想,提高作品的品味.虽然作品的本身的品味起决定作用,提款至多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这里我主要谈谈自己对题款的补充作用和题款内容与作品的关系 。
题款的补充作用:
其一:是补 。补充绘画构图之不足 。绘画的构图,一般讲究意在笔先 。但是在会绘画实践的过程中,往往随着色彩和墨韵的变化,会出现新的矛盾,需要采用一些急救措施进行弥补,题款就是弥补绘画语言不足的最好的手段 。也可以说是第一弥补手段 。采用题款来弥补绘画知不足,要慎之又慎,用得好,会锦上添花,用不好,会一败涂地 。
其二:是醒 。往往在构造绘画语言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原先设计的效果么偶有达到,调子过于灰暗,或过于平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 。题款可以起到醒发主题的作用,也有提起画面精神的作用 。这要求,调子与绘画的主调子,要相容相谐,又不相克,起到一点醒全篇的作用 。
其三:是藏 。由于绘画理论的普及,人们欣赏书画作品的时候有一定的定势 。在关照书画作品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到作者的题款,这个时候,用藏款可以起到引导观者审美思维的作用 。
题款与作品内容的关系 。
其一:统一关系 。题款与绘画的统一,是书画艺术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艺术构造的大趋势是,趋于统一,在创造和欣赏的过程中,是审美者与造美者的意志和情绪达到一致,引起共鸣 。也可以说所有创作者的创作理想,都是要把审美者的情绪带到自己创造的意境之中 。
其二:矛盾性关系 。绘画与题款,本身就具有区别性,也就是具有矛盾的天性 。书法与绘画虽然有同宗同源的先天掣肘,但是二者是具有矛盾的个体 。矛盾性也是可以利用的 。可以利用书与画的矛盾来创造神奇的艺术视角,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有时候是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候是化平庸为神奇 。
我对书画艺术的题款研究不够,所悟也粗,所思也浅 。能力不逮的地方容自己再补充吧!
补记:
之一:题款与钤章的关系:二者是共栖共生的关系,古人有题款不钤印的,后来才逐步时兴乐题款兼钤印的时尚 。钤印也要与画面统一,既要服从绘画的整体布局和格调的统一,又要服从题款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之二:钤印与绘画的关系 。钤印可以不必要附庸与题款,单独地与绘画部分发生关系 。有的回话作品,没有题款内容,只有作者一枚精致的印鉴,已经是的作品神完气足 。这时候,哪怕再多题一个字都是多余的 。这是特例,可以称为是寡印,有的只有题款而且是穷款,也可以叫做寡款 。特别说明: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分享了大家互相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