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要有平仄,什么才是诗词的平仄( 三 )


②音乐感 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美 。
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
二、平仄的概念 从汉字的拼音讲起 。
在我们的普通话中,发音有四个声调,即第一、二、三、四声 。
套到平仄上来讲,平声包括第一和第二声,即为阴平和阳平;第三、四声则为仄声,其中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是去声 。
扩展资料 平仄的应用: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平仄交错的规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
这就是交替 。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
这就是对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写诗讲平仄,平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要求?
平仄(拼音:píng 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 。
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
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 。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
传统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
若用形象的方法来形容,平声如击钟鼓,远而悠长; 仄声如击石木,短实重疾 。
附:今音新韵(普通话),把一二声归纳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 。
四句,每句五个字 。
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
诗体简介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 。
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
”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