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要有平仄,什么才是诗词的平仄( 四 )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 。
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 。
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 。
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 。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
二、四句押韵 。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 。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
一、二、四句押韵 。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 。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
二、四句押韵 。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仄仄平城下暮江清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 。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
一、二、四句押韵 。
五言律诗也称五律,有四种常见格式 。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平平仄...
对联押韵对平仄有何要求?麻烦告诉我
于对联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 。
具体来说:1. 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 。
例如:“文革”期间,有人集毛泽东诗词中是两句“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帖出来,上下联都得七个字,便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
另外有人帖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上句七个字,下句九个字,便不是联 。
2. 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
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下联说的都是有关过年的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下联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揭示出学业有成必须刻苦努力的道理;西湖岳飞庙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说的都是有关岳庙内外景物的事 。
如果上下联互不关联,便不符合对联的要求 。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上下联意义相关,不等于意思重复或雷同,如果上下联说的完全是一个意思或则意思很相近,便叫做“合掌”,是作对联必须避免的大忌 。
二是有人作对联,故意让上下联毫不相关,那叫做“无情对”,虽然也别有妙趣,但不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
关于这两点,后面还要论及 。
3. 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许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