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着,是一本介绍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方法的书,告知家长爱是需要技巧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一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 。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
这部书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诠释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读这本书时我心中有着深深的自责,作为一位母亲我真的很失败,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对上号,我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缺点,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评指正,声音不自然的会提高八度,有时还会加上一些定性的语言,我自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没想到却深深的伤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说的,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给与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 。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 。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文中有一例: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吧,还要那一块海绵 。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 。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 。“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旁帮她 。妈妈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做女儿的真的很感激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如果妈妈大发雷霆事情还是得解决,还弄得妈妈生气女儿伤心 。即使无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 。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会把书中学到知识,切实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会努力的改变与孩子的沟通,希望我们相处的每一天里都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二一直以来就认为有了爱和教育经验就可以教育孩子,读了这本书,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是不够的 。爱是需要技巧的 。这本书写的就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
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对于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 。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 。以后会有玩的时候 。“”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 。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我当然很失望 。“”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是呀!“通过这样的谈话,孩子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是啊,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 。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