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四 )


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对于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 。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 。以后会有玩的时候 。“”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 。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我当然很失望 。“”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
”是呀!“通过这样的谈话,孩子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是啊,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 。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
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作为老师,平时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调皮的学生,有犟脾气的学生,我原来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却没有理会他自己内心的想法 。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 。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平日对学生的教育,当发生问题时,有时真的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体,更伤害到了孩子,真的应该心平气和的对待 。今后我们应该真正的尊重理解我们的学生,把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说:我发现你的脾气真糟糕!我嘴里不说,但在心里我完全承认,我越来越容易上火,变得越来越唠叨,还会莫名其妙的生气,孩子说:妈妈,你就会喊爸爸来帮忙 。孩子爸爸说:你跟女儿在一起,动不动就吵架 。我很苦恼,很无助,我曾经也试图想改变现状,但总是无疾而终 。
前一阵登陆学校网站,看见网站推荐的图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留心了一下简介,了解到作者海姆吉诺特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他所倡导的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我于是砰然心动,立刻在网上订购了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