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歌特色( 三 )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汉高帝西方来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
比上述几个诗人都稍好些 。他在《答孟东野》中写道:“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 。”自称“生涩”,这倒是符合他的诗风的 。在这些诗人中,他算是较有成就的,像下面这首《偶书》,就写得豪迈雄健而不晦涩: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在韩愈周围诗人中,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之一是贾岛 。
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早年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应进士试,但一直未中 。做过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等低级官职 。有《长江集》 。
贾岛有两个故事 。一是他曾在京城骑驴苦吟,为琢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觉冲撞了韩愈的节仗队伍 。这当然是传说,却说明了贾岛爱好苦吟的习惯 。在《送无可上人》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下,他特意作注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若不赏,归卧故山秋 。”更说明他作诗是极用心刻苦的 。二是据说他屡试不中,因而写了几首愤激的讽刺诗,如《病蝉》说病蝉“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但“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对怀才不遇大发感慨并讥斥当权者不公,结果在考试时被主司指为“挠扰贡院”而逐出,并落了个举场“十恶”的坏名声(何光远《鉴戒录》) 。这也是传说之事,但他一辈子很不得志却是事实,所以张籍《赠贾岛》以“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朝炊”这样的诗句来描绘他的潦倒 。
因此,苦吟与苦境,是形成他诗歌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两大原因 。
贫困不得志,使他的诗时时透出一种萧瑟之气来,悲愁苦闷之辞比比皆是 。像《朝饥》叹无烟无米,《斋中》怨“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狱”,《下第》叹“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都显得很衰飒 。又如《上谷旅夜》:
世难那堪恨族游,龙钟更是对穷秋 。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 。月到寒窗空皓晶,风翻落叶更飕飀 。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 。
一首诗,连用了“恨”、“穷”、“泪”、“愁”和“龙钟”、“寒窗”、“落叶”、“飕飀”,给人的感觉只是一派衰飒愁闷 。
另一方面,他毕竟当过和尚,当和尚就得在清寒的生活中保持空寂宁静的心灵境界,并以此为高雅,不宜过分怨怼讥讽 。所以,贾岛的诗在叹息愁穷困顿之余,又不免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与安慰,于是要借山水来顾影自怜;而这山水林泉在他悲愁的主观心境的投射观照中,也变得寂寞、衰飒与清冷 。诸如“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感秋》),“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酬姚少府》),“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旅游》) 。残叶枯木、孤蝉寒蛩、落日黄昏,这些意象表现了贾岛凄清的内心世界,也构成了他的诗歌的衰飒境界 。当然,贾岛也有像《剑客》那样显示豪气的诗,但那是极少数 。
苦吟决定了他诗歌的第二个特点,即对语言、形式的讲究 。贾岛是受韩愈赏识的诗人,在这一点上他们有共通之处;
但贾岛努力的方向和韩愈不同,他有些像大历、贞元诗人,主要是在定型的格律形式内精雕细琢,尤其喜欢写五言律诗 。他总是极细心地在有限的格律形式内安排最能表现内在情感与外在景色合一的意象,并精心选择具有音声、色彩、情感效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来构成对仗工巧、韵律和谐的诗句 。韩愈曾称赞贾岛的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相对韩愈一派的怪异诗风而言,可以说是如此 。但严格地说,贾岛的诗还是有尖新奇巧的特点,只是锤炼得妥帖,不显得那末生硬 。在他的笔下,五言律诗有了新的发展,在意象的选用、节奏的安排等方面,都不再有粗糙的成份;尤其中间对仗的两联,更成为精心锤炼的重点,总是力图写得精巧而优美 。这一点,比大历、贞元诗人更高明了些 。如贾岛自己感叹“两句三年得”的诗句: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
前一句五字中写了茕茕孑立的孤独者、清澈的潭水及潭水中映出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给人以一种寂寞感;后一句五字中则写了人的疲惫,而疲惫的孤独者倚树小憩,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无家可依的气氛 。两句对偶工巧,经过苦思冥想而又显得比较自然 。又如以“推敲“闻名的《题李凝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