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歌特色( 六 )


以上三个特点又可以归结为一个总的特点,即李贺的诗较前人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而忽视客观事物的固有特征和理性逻辑,打乱了人们所习惯的思维程式 。
由此,他给中国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当然,李贺的诗也有其缺陷,一是有些诗写得晦涩零乱,令人捉摸不清它的内涵;二是由于诗人往往沉湎在个人狭窄、扭曲的心境中,诗歌情绪因此显得低沉阴暗,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
从贞元后期孟郊、韩愈在诗坛上掀起新诗潮起,到大和年间,韩愈及其周围的诗人从诗的语言、内容、风格、体式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唐诗坛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
但唐帝国的繁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群诗人又大多遭遇坎坷,在社会中感受到沉重的压抑,他们的心态、情感往往显得扭曲甚至是变态 。他们的诗在表现个人内心世界方面是丰富而敏感的,却不可能再具有盛唐诗歌那种自然、开朗、宏放、刚健的气象 。在语言与形式的创新上,他们走的是矫激的偏锋,有意立异,从险怪、瑰奇、生涩等方向上变旧求新,这既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也留下了一系列弊病,这尤其表现在以文为诗、以学问为诗的倾向上 。但不管怎样说,这些诗人(特别是韩愈和李贺)所显示出的对于艺术独创性的热烈追求和他们的创造才能,是首先值得肯定的 。
韩愈的作品有哪些 韩愈的创作理论是什么
韩愈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是《师说》 。
其优秀的文章有:《杂说》、《原毁》、《进学解》、《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归盘谷序》、《张中丞传后续》等 。
此外,他还写有《柳子厚墓志铭》、《寄柳子厚文》、《画记》、《答李翔书》、《原道》、《原毁》、《原性》、《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送穷文》、《平淮西碑》等 。
其诗主要有:《山石》、《汴州乱》、《南山》、《石鼓歌》、《陆浑山火》、《日食》、《题汴梁》、《题驿梁》、《题楚王庙》、《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饮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等 。
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简介:“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时人有“韩文”之誉 。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著有《韩昌黎集》等 。
韩愈诗歌特色

韩愈简介韩愈简介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
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 。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 。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