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怎么写?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 ,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以来 , 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xx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xx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 , 《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 , 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 , 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 , 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
粗看《论语》 , 不过是一本语录 。可细细品来 , 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 , 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 , 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 , 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 , 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 , 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 , 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 , 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 , 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 , 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 , 小人并非是坏人 , 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 , 如“君子坦荡荡 , 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 , 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 , 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
礼 , 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 , 诸侯国不遵守“周礼” , 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 , 即“名不正 , 则言不顺;言不顺 , 则事不成;事不成 ,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 , 提出“君君 , 臣臣 , 父父 , 子子” 。因此 , 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 , 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 , 熟不可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