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怎么写?( 三 )


关于曾参 , 《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 , 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 忠恕而已矣 。
先进:柴也愚 , 参也鲁 , 师也辟 , 由也喭 。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 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 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 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 , 如五六十 , 求也为之 , 比及三年 , 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 , 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 , 愿学焉 。宗庙之事 , 如会同 , 端章甫 , 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 , 铿尔 , 舍瑟而作 ,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 , 春服既成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的读后感(二)
在现在社会中 , 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 , 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 , 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 , 以经典诠释智慧 , 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 , 对生活 , 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 , 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 , 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 , 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 , 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 , 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 , 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 , 是一种心态 , 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 ,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 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 , 就是告诉我们 , 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 , 不要纠
缠在里面 , 一遍遍地问天问地 , 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 ,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 , 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 , 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 ,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 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