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七言律诗( 二 )


十首七言律诗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 。其格律非常严谨 , 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一、句数和字数固定 。每首八句 , 每句七字 , 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 , 三、四句称为“颔联” , 五、六句称为“颈联” , 七、八句称为“尾联” 。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 , 一般逢偶数句押韵 , 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 , 通常押平声 , 一韵到底 , 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 , 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 , 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 , 叫作“借韵” 。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 , 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 , 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 , 与五言律诗不同 。
三、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 , 就是在一般情况下 , 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 , 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 , 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
根据平仄律 , 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 末两字是平平 , 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 末两字是平仄 , 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 末两字是仄平 , 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 末两字是仄仄 , 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 , 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
四、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七言律诗

求押东韵或豪韵的五律或七律
长征》是首传诵之作 , 我们在学校课本里便念过它 。
它把五十六字来概述长征这五千年历史里仅有的壮举 。
虽说长征实际是逃亡 , 可是 , 我们不必眼皮子太浅 , 看事物的时候 , 时时把势利、功利遮在眼前 , 像近视眼摘不掉眼镜似的 。
我们也无妨放纵一下自己 , 拿审美的眼光——那等于一副望远镜 , 因为审美总包含着距离——来照一照本来伧俗无光华的世事 。
所以这虽是一场逃亡 , 我们只要不是瞎子 , 也看得到它逃得那样悲壮卓绝 , 富于精神之美 。
我听说有位外国学者来中国讲学 , 先在黑板上画两条曲线 , 一条大家落目即辨 , 那是咱们中国的国境线;另一条大家便傻眼儿了 。
那位学者讲 , 这便是长征的路线;他以为长征这件事里 , 最能显出中国的气格 。
我只庆幸自己不在当场 , 我也闹不清长征的路线 , 怕会愧死 。
在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耳朵里 , 国人讲话不过放屁 , 没人听的;洋人放屁超过讲话 , 大家赶着去闻 。
我虽然讲不出那位学者尊姓大名 , 可是提到他是洋人 , 大家总该对我的话洗耳恭听了 。
毛自己便极能把审美之眼来看待实际之物 , 他一边逃 , 一边还忍不住拿诗境来摄照事境;那样艰苦的情形下 , 他竟觉得岷山在笑——我们当然不能做聋子 , 也该听到毛自己躲在岷山后边的窃笑 。
二十世纪的下半叶 , 毛讲话尤其一言九鼎 , 我们做了许多年“毛主席的好学生 , ”更无妨再做一次 , 学点儿他的审美上的派头 。
这首诗题材重大 。
不过 , 题材的重大 , 不能保证艺术的伟大 , 虽说它有可能辅佐出伟大的艺术 。
重大题材只是伟大艺术的“助产士” , 而非“生产者”——那位做产妇的母亲 。
伟大的艺术需要母亲艰辛的孕育、痛苦的分娩 , 这是助产士不曾付出的;作为母亲的光荣、欣慰 , 助产士也就无权分享 。
在这地方 , 我们更不能势利眼 , 因为产科医生的权位 , 便奉承婴儿漂亮;不用讲 , 同样不必因为母亲的名位而谄谀婴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