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波三个字用语文古诗的方式表达( 四 )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中国传统诗歌范式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 。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 。
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
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 。
比如陈师道与苏轼交谊最深,但作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典范 。
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 。
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 。
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 。
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 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
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 。
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 。
25人中有较多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 。
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 。
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列入诗派 。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 。
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 。
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 。
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 。
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