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二 )


两山错落相对,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 。
....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且具有将自然美转化为诗的艺术美的非凡才能 。
一次,李白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吟兴 。
于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 。
诗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
?首句说天门山中间断开,故汹涌的长江得以奔泻而过 。
楚江,即长江 。
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 。
“断”、“开”两字,下得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 。
?次句顺接前句“楚江开”,具体写清碧的江水流经天门山时回旋景象 。
博望 山、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 。
“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落语看似平常,实准确难移 。
?第三句写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远远相对,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 。
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
?第四句写江上行舟 。
前人关于此句含义的解说颇纷杂,其中一说以为“日边”指西方落日,象征着唐帝都长安,也即象征着当时朝廷,因此这一句是写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悬念朝廷的怅惆心情 。
其实,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创作本事是不易考定的 。
就全诗而言,李白是因行舟时即目所见,而随兴吟发 。
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图景!反映了李白写景纪行诗歌一种带有夸张语调的写实风格 。
因此,与其从这句诗中深求寓意,毋如仍将它当作一句优美的写景诗句来欣赏,以保持其纯美的诗味 。
希望能够帮到你
李白的十首经典诗速求
1、「行路难三首」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昭王白骨萦烂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
行路难,归去来 。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
2、「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
长相思,摧心肝 。
3、「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