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猴子的古诗词( 二 )


⑾鲜卑:东胡种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
⑿怀:犹“惜” 。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
灵巧敏捷赛猿猴,勇猛剽悍如豹螭 。
听说边境军情急,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 。
曹操的第三子 。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 。
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 。
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 。
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 。
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 。
《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
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
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 。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
前期他以此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 。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
曹植还是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创始人 。
据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 。
由此曹植也就成为中华佛乐的创始人 。
曹植前期虽然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 。
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 。
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 。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
《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
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 。
如《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
曹植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 。
《世说新语》载一个故事说,曹丕曾命他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 。
他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这个传说很能表现他当时的处境 。
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表现这种处境和心情 。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 。
《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 。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
罗家得雀喜,...
描写白马的诗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