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猴子的古诗词( 六 )


10、白虹:白色的虹霓 。
贯日:穿过太阳 。
古人迷信,认为白虹贯日是天子命绝、大臣为祸的征兆 。
据《后汉书·献帝纪》描述,初平二年(191)二月,白虹贯日,这年正月,董卓毒死被废为弘农王的少帝刘辩 。
11、己:指何进 。
12、贼臣:指董卓 。
13、国柄:指朝政大权 。
14、杀主:指董卓杀少帝刘辩 。
15、宇京:京城,这里指东汉京城洛阳 。
16、宗庙:这里指东汉帝王的祖庙,象征着政权 。
17、燔(fán)丧:烧毁 。
18、播越:颠沛流离 。
这句指董卓挟持献帝西迁长安 。
19、且(cú):通“徂”,往,到 。
20、微子:殷纣王的哥哥 。
据古籍记载,殷灭亡之后,他路过殷朝故都,看到宫室颓败残破,到处长满禾黍,无限伤心,遂作《麦秀歌》之诗,以抒发亡国之痛 。
诗人在此自比微子,以表达自己对洛阳的残破亦有无限感慨和哀伤 。
【白话译文】汉家第二十二世皇帝汉灵帝,用人实在是不得当 。
何进此人不过像一只披衣戴帽的猴子,没什么智慧却又想谋划诛杀宦官这等大事 。
结果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不敢下手,弄得皇帝被张让等人挟持外出 。
天象出现白虹贯日,最终何进被张让等人杀了 。
而后贼臣董卓入京得到国家的大权,杀了汉少帝之后还把洛阳也毁掉了 。
他彻底倾覆了汉朝的政权,烧毁了刘家的祖庙 。
接着裹挟着汉献帝刘协和官民颠沛流离地向长安迁都,一路尸骨盈野,哭声遍地 。
看着那洛阳的城郭,我就像微子一样感到无比的哀痛 。
【创作背景】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汉灵帝死,之后太子刘辩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段珪等把持朝政 。
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但因何太后的阻止而犹豫不决,只好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政柄 。
然而事情泄露,张让等人杀了何进后,又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奔小平津 。
只是董卓率兵进京,再度劫还 。
然后董卓在这次进军京城中窃取国家大权,旋废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
董卓为了容易进行统治,更是放火烧毁了洛阳,挟持献帝与官民西迁长安 。
使得当时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
此诗歌正是诗人目睹这些惨状后,哀痛感伤,挥笔所作 。
【赏析】“诗史”这顶桂冠人们往往奉献给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其实这种以诗歌记录现实,展现历史的创作倾向,并不始于杜甫,曹操在这方面就很突出 。
作为《蒿里行》姊妹篇的这首《薤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就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展现出当时重大的历史事变及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具体面貌,表达了诗人对汉室倾覆,人民遭受乱离之苦的悲伤和感叹 。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两句,先表明了当时的汉灵帝之死,任用非人,宦官当道,把持朝政的情景 。
而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有心收回政权,诛杀宦官 。
开头两句先表明了当时的背景,也指出了这是动乱的源头 。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此句讥刺甚烈,溢于言表 。

【有关描写猴子的古诗词】

曹操认为何进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硬充人样,然终不成其为人 。
深刻讽刺何进智小而图谋大事,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
之后的“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更是表明何进做事犹豫不决,致令少帝被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描述何进此四句经典之处在于,并未详说其如何谋划失算,如何犹豫不决,如何处事不慎,而仅以四句话来刻画他的无能,其中强烈的感情色彩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汉末形势的认识,而且使得诗句不同于史书式的客观叙述,令其有感人的力量 。
然后一句"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写出了天降凶兆的情景,何进也落得...
关于“猴子”的诗句有哪些?
1、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 唐朝 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译文:小小的猕猴骑着一只大大的土牛,然而瘦马却要驾驶两辆车 。
2、土栽芍药尤胜木,僧说猕猴极畏猿 —— 宋代 赵师秀《万年寺》 译文:在土中栽的芍药比更木头还要好,僧人说,猕猴特别害怕猿猴 。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唐朝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译文:河两侧的猿猴叫声不断,轻巧的小舟早已经翻过山远去了 。
4、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 —— 宋代 苏轼《半山亭》 译文:在月色的照映下松柏显得苍老,除了猿猴啼叫再无别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