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恬庭》的写作背景及翻译是什么?( 四 )


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时节虽属寒冬,作者心里已充盈着灿烂的春天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死水赏析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 。
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 。
《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
扩展资料《死水》是现代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
这首诗每节押韵,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铿锵;外形方正整齐,形成均衡美、对称美;注意挖掘语言的色彩感,构成美丑迥异、富有暗示性的画面 。
创作背景 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 。
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 。
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 。
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 。
《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
主题思想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节节逼近,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诗的最后一节,既表现他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但也并非心如死灰,发出“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的愤激之言 。
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中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 。
”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者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
写作特色 《死水》讲究修辞,而且力求用词的丰富精美而不重复 。
例如以下短语所用的动词就绝不相同:“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织一层罗琦”,“蒸出些云霞”,“酵成一沟绿酒”,等等 。
写完了这些,它总结说:这死水据此“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
但这里的“鲜明”还只是从色彩和光泽上加以点染 。
接着,他表现死水的“声音” 。
这声音也很别致,有“笑声”——“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还有“歌声”——“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
”这是多么可怕的死一般的沉寂 。
《死水》也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它的体式极严 。
从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起来非常齐整 。
从内在的韵律看,每句内部均由四顿构成,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调非常动听 。
参考资料:死水 (闻一多创作诗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