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拟人、设问手法的诗句( 三 )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 , 它以抒情的方式 , 高度凝练 ,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 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
...
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用表现手法有:对比、虚实结合、正意反说、动静结合、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比喻、拟人、双关、反复、夸张、互文、设问、烘托、抑扬法多、角度描写等1. 诗词 , 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
通常认为 , 诗较为适合“言志” , 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
2.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 , 鼎盛于唐代 。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 , 流行于宋代 。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 , 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
在21世纪的中国 , 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
3.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
分析一篇作品 , 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 , 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诗词中 ,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
一般而言 , 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 , 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 , 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
一、互文 。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 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 , 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 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 , 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 , 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 如“忠不必用兮 , 贤不必以”(《涉江》) , 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 , 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 , 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 , 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 。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 , 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 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
理解这种互文时 , 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 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 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
如“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 其上句省去了“皎皎” , 下句省去了“迢迢” 。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 , 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 , 亦指牵牛星 。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 , 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 , 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 , 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 , 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
1.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 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
2.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 , 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 , 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