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赏析——《卜算子 咏梅》( 七 )


这着实、妙!下阕,托梅寄志 。
梅花,它开得最早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
是它迎来了春天 。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内容赏析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
词前小序说明这首词是逆向思维,反向立论 。
毛泽东是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 。
“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 。
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 。
”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 。
”明白地告诉了读者创作这首词的主观意图 。
扩展资料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译文: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 。
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 。
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所以他要再读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 。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
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
卜算子咏梅诗意
卜算子咏梅诗意: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
出自:《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
原文: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毛泽东诗词赏析——《卜算子 咏梅》】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
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
赏析: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